全球新动态:第七批国家药品集采开标,有药品直降97%!创新转型才是唯一出路?

来源:证券之星原创 发布:2022-07-13 05:23:49

所谓国家医药集采,可以理解为一场大型药品“团购”,由国家牵头组织多个省份进行,明确采购量,通过企业间的市场化竞价,实现以量换价、降低采购药品价格。

毫无疑问的是,集采从整体来说是个利国利民的政策。


(资料图)

但随着一次次集采的推进,一个经常被提起的问题日益浮出水面:国家医保通过以量换价,显著压低了药品价格,这对为民众提供医疗保障是有利的,但是否也过分压缩了医药产业的利润空间,对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不利呢?

第七批国家药品集采落地

7月12日,第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开标。本次集采有60种药品采购成功,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48%,按约定采购量测算,预计每年可节省费用185亿元。

在今天的第七批国家药品带量采购中,肝癌一线靶向药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有先声药业、奥赛康、南京正大天晴、齐鲁制药等7家企业中标。其中先声药业以3.2元/颗(规格4mg)的最低价中标,与集采给定的108元/颗的限价相比,该价格大幅下降97%。

在降血压领域首次纳入缓控释剂型,硝苯地平控释片降价58%、美托洛尔缓释片降价53%,高血压患者用药负担明显减轻。

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每片从平均4.5元降至1元。在今天的第七批国家药品带量采购中,流感治疗药物奥司他韦胶囊共超过10家企业竞标,中标企业包括东阳光、华海药业、科伦药业、石药欧意、齐鲁制药等。其中最低报价为0.99元/片,中标企业为东阳光,该品种30mg规格限价为6.45元/片,75mg规格限价是13.01元/片。

此外,美国辉瑞公司的替加环素、日本安斯泰来公司的米卡芬净、西班牙艾美罗公司的依巴斯汀、意大利博莱科信谊公司的典帕醇等4个原研药中选,平均降价67%。

值得一提的是,今日医药板块延续弱势大幅回调,CRO概念跌幅居前。截止收盘,和元生物、皓元医药跌超14%,泰格医药、昭衍新药、药明康德等跌幅居前。

而11日晚间,行业龙头药明康德刚刚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彼时就有不少投资者将医药大跌归咎于市场对集采消息的提前反应,但医药集采是否真的有那么大影响呢?

集采影响几何?

事实上,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集采已成为高悬在医药行业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因为集采对于药企的影响不容忽视,而即便龙头也难逃影响。

对中标企业来说,短期来看,主要是对企业当期营收有所影响,不同的企业情况不同,因为企业中标尽管可迅速吞下大量市场份额,但代价是产品的低价。而以量换价,对于不同处境的药企影响也不同。

对原本市场份额较大,且企业有多款重磅药品的大企业而言,集采让其守住市场份额,尽管被集采的药品营收出现下降的局面,但公司有其他的产品跟上,整体来说影响不大。

对原本市场占有率高,但短期内没有后续重磅产品的药企而言,虽然收获了更多的市场份额,但所释放的销量增量未必能抵扣降价带来的影响,短期业绩或面临增量不增收的可能。

而对原本产品市场占有率低、市场份额较小的企业来说,所生产的药品一旦中标进入集采,由于不用担心产品销售问题,节省了大量促销、流通等市场推广费用,企业产品直接放量,市场份额大幅提升,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无疑是重大利好,对于很多中小药企而言,说不定就是个弯道超车的好机会。

长期来看,中标企业在市场份额提升的同时,随着规模效应的逐渐显现,每只药品销售的利润贡献率在将来也将提升。

而对落选企业来说,产品市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被别家企业“占领”,不仅市场销量和业绩同样会受影响,更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所以不管集采中标与否,对于企业的短期营收和利润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随着医药集采常态化以及涉及药品范围的扩大,基本上所有药企都无法“幸免”。

在此背景下,市场投资者信心难免遭到冲击,医药板块往往也因此动荡。

创新转型才是唯一出路

集采背景下,药企利润空间有所压降。但药企的出路却相当明确——创新药转型。

受医药集采影响最早也是最大的是我国已经成熟的仿制药企业,早期成型于化工企业,依靠取得的已经过保护期的专利配方进行生产,生产成本低售价高,中间环节多,由于其发展时间较长自身较为成熟,市场竞争激烈。

此外,仿制性造成市场稀缺程度低,产品更新迭代周期长,不能紧跟国际先进水平,药企无创新能力,核心原料供给不足等原因,导致在医药集采过程中缺乏话语权与定价权,失去竞争力,从而严重压缩了利润空间。

长期发展此类药企发展动能减弱,逐渐减少市场份额。但另一方面也会倒逼药企转型,提升自主研发创新能力。

随着集采深入推进,药企把精力转向创新药已成必然趋势。

而当前,医药板块的市场热度和投资者关注焦点,正朝着医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方向转移。以药养医、销售驱动的旧时代已经过去,技术创新能力正成为衡量药企价值与成长性的重要标准。

对于后市机会,中航证券称,长期来看,随着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工作持续推进,安全边际高、创新能力强、产品管线丰富和竞争格局较好的企业有望在长周期持续受益,建议继续围绕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高端医疗器械、医疗消费终端和具备稀缺性和消费属性的医疗消费布局,同时挖掘估值相对较低的二线蓝筹。

1)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包括综合类和专科创新药企业、CXO产业,建议关注药明康德、信立泰、恒瑞医药、博腾股份、恩华药业、凯莱英、复星医药、泰格医药、康龙化成和普洛药业等;

2)进口替代能力突出的高端医疗器械龙头,建议关注迈瑞医疗和乐普医疗等;

3)受益市场集中度提升的医疗消费终端,建议关注一心堂、益丰药房、金域医学和迪安诊断等;

4)具备稀缺性和消费属性的生物制品企业,包括智飞生物、长春高新、华兰生物、康希诺和华润三九等。

关键词: 泰格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