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永续基金研究院、向日葵投资FOF研究总监尹田园,为现场观众带来了《私募行业观察》主题演讲,分享了朝阳永续对证投类私募市场的思考与观察。
各位下午好,下面由我带领大家简短回顾一下过去一年证投类私募基金的发展状况。
首先看行业的整体规模。2020年底证券投资类私募基金规模不到4万亿,而到去年底已经突破6万亿,且在今年1月份这个规模继续增长。年度增速非常快,去年同比增速超过了60%。如果我们将私募的规模增速跟公募规模增速对比,会发现私募规模增速远高于公募,而且在去年公募的增速下降了,但私募还是维持了非常高的增速水平。
这其中,最突出的是量化私募的增长速度,远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2019年初,量化私募规模不到千亿,但去年底过了万亿,在整个私募行业中占比将近20%。截止去年底,规模突破百亿的量化私募家数达到了28家,其中有半数是在去年突破了百亿的水平,由此可见,这个增长速度有多么快!
就像一个小孩,进入青春期之后,父母对他的管教 会增加。我们也看到,去年以来,对量化私募的监管也是增加的。去年11月中基协、中证协都有一系列的通知出台,今年1月份开始对私募产品在亏损状态下提取业绩报酬进行了约束。我们认为对于量化私募的监管还会继续加强,以规范量化私募行业的发展。
管理人家数方面,变动不太大,但里边还是有一些细微的变化。主要是在百亿管理人方面,去年迎来了“双百”时代,管理规模突破百亿的私募家数突破了一百家。比较有意思的一个点是,百亿私募的家数在私募行业中的数量占比非常小,但管理规模占比非常大。根据协会统计2019年底就已经接近40%,2020年底突破了50%。最新的数据还没有出来,但我们可以参考一个数据,就是量化百亿私募的管理规模,在量化私募中的占比接近70%。所以我们猜测,去年年末百亿私募在私募行业的规模占比有可能超过了50%。整个行业是高度集中的。
再有,外资私募,在去年也得到了很大的一个发展,不管是家数还是管理规模,都有明显增长,特别是管理规模的增长,增速超过了70%。去年,外资管理人桥水的管理规模也突破了百亿。
大家可能最关心的,还是去年各策略的表现。去年各个主流的策略,除了债券策略外,收益较2020年有比较明显的下降,特别像市场中性策略和套利策略的产品平均收益只有前一年一半左右的水平,我们详细看几个主要的策略。
首先是股票多头。我们关注点在主观跟量化的比较上。去年市场成交非常火热,日均成交额在万亿以上的交易日非常多,这为量化私募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土壤。不管私募还是公募,去年指增产品平均收益比主观的做得好,特别是量价类策略占比高德私募指增,更方便它做一些发挥。
从各个指增来看,去年300超额收益比预期高,但500因为这个赛道非常拥挤,去年平均超额水平没有那么好。我们统计了重点观察的几十家500指增超额情况,发现去年不光是指增的策略,包括管理期货或市场中性也好,去年产品收益会有一个很大的特征,就是产品收益离散度非常大,收益表现差别非常明显,首尾相差非常大,这对投资人挑选产品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我们认为,这个现象可能会持续存在,管理人的挑选上需要花更多功夫。
接着看市场中性策略的表现情况。去年风云榜时我们就提到了Alpha的Beta化问题,接下来我们亲身体验了这个变化。我们统计了2019年以来的市场中性策略月度平均收益情况,发现今年1月份达到了2019年以来最差的一个月度表现,当然这跟市场本身的Beta不是那么好也有关系,但更多可能还是来自策略的容量上去以后,竞争增加之后导致策略上的一些修正,但又遇到了市场的反转,引发了一系列的回撤。
另外就是市场中性产品的一些辅助策略,表现没有之前那么好,比如T0,尤其机器的T0比手工的更难做。还有打新的收益下降。
除了收益下降之外,收益波动性和回撤超过了之前的投资预期,很多产品都突破了10%的水平,甚至接近20%,跟大家之前的预期有比较大的偏差。我们预期这可能是后面一个常态。。
去年的经验让我们在挑选基金上吸取了一些经验:不要追短期的明星,去年有个现象,大家都急着参与到市场中性的策略配置上,所以很多产品只有短短两三个月的业绩,就有很多资金涌进来,这个行为还是值得商榷的。另外小的机构不一定美,大的也不一定差,需要做综合的考量。再有,整个市场2016年以来机构化的占比提升以后,基本面因子预测的能力在提升,如果基本面因子上有比较差异化的研究能力的机构,可能值得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去年很多产品回撤也好,波动也好,超出了预期,后面投资的时间里我们要更加关注超额稳定性问题,而不只是光看收益的高低。
最后看管理期货的策略。同样的,策略产品平均收益有明显的回落。很多资金看到管理期货策略在2020年获得了非常好的收益,去年涌了进来,后面因为有一些宏观方面或是政策方面的比较大的扰动,造成了产品收益上的一些回撤。
我们统计各个细分的策略去年表现的情况。中长的相对来说比较好,但去年行情比较短比较急,所以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长周期策略的表现,但短周期相对来说更差一点,因为短周期的管理人各自策略侧重的点非常不一样,所以一平均下来,整体还稍微低一些;股指去年的表现跟之前有比较大的差异,跟雪球这类产品的规模比较大,对波动率微观结构形成了影响有关系,但波动率也不会一直处于一个低位水平,我们相信后面还是会有一些机会的。
配置上,为了应对市场的多样性变化,还是多品种、多策略、多周期的产品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另外要注意一点,管理期货跟股票策略长期是负相关,但短期的相关性可能转正,比较典型的就是去年二、三季度,当时的指增策略跟管理期货的相关性为正,都跟大宗商品的价格息息相关。也就是说,在做策略配置时不能只看长期的相关性,还要关注和短期业绩驱动背后的因素到底是什么。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