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新生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关键
姜教授指出,无限制生长和转移是恶性肿瘤最基本的两个特征。既往,大多数研究都聚焦在肿瘤为什么可以无限制生长,对肿瘤转移的研究投入较少。“近年来,全世界都在倾斜资源,希望能增加对肿瘤转移的研究。但是,到今天为止还是不尽如人意。”据统计,相当比例的肿瘤患者就诊时已有可视/可查转移灶,因此肿瘤转移才是肿瘤治疗最大的挑战。肿瘤的转移离不开血管,因为相对于正常细胞而言,肿瘤细胞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更高。“肿瘤里边若没有新生血管长进去,它长到直径三十毫米左右,几乎就不再长了。”所以,在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过程中,血管的新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过去的几十年里,抗肿瘤转移也有了一些新的手段。姜教授介绍,2004年有了第一个抗血管新生的药物,也就是抗肿瘤转移的药物。随后,又有了更多抗肿瘤转移的治疗药物,比如抗蛋白酶类药物,阻断细胞内信号的药物,诱导抑癌转移基因表达的药物,阻断器官特异性转移的药物和靶向阻断转移相关基因的药物。“过去的五十年来,肿瘤领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肿瘤患者的生存率也有了明显变化,但是这离患者、医务人员的期待还相差很远。”
中药抑制肿瘤血管新生有确切证据
汲取数千年的宝贵经验,中医药在我国肿瘤防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我无意中听到养正消积胶囊这个药,当时它已经在国内肝癌、肺癌和胃癌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前期研究,并且结果都是非常有益的。于是我们就开展了养正消积胶囊的相关研究。”姜文国教授介绍,其早期开展的基础研究发现,养正消积胶囊的提取成分能够影响肿瘤细胞转移过程中两个重要的功能,即肿瘤细胞与基质的连接和细胞的迁移。“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通过成熟的细胞模型发现养正消积胶囊对血管新生和血管内皮的功能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新型的、特异的抗血管新生药物最大的挑战是很容易产生耐药。养正消积胶囊作为一种广谱抗肿瘤中药,它跟目前临床上抗血管新生治疗药物联用效果如何?”姜文国教授表示,通过将养正消积胶囊和抗血管新生的靶向药物联合应用发现,养正消积胶囊可降低或延缓这些靶向药耐药性的发生。
姜文国教授强调,早期的系列临床研究发现,肿瘤患者在化疗前就开始服用养正消积胶囊,可以增加患者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提高疗效。“这些研究涉及到胃癌、胰腺癌、肺癌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类型。”
因为解剖学位置的原因,胰腺癌、结直肠癌、胃癌和卵巢癌很容易发生腹腔转移。有临床研究显示,约半数有浆膜浸润的胃癌会发生腹膜转移,患者最终逝于转移。目前临床上腹腔转移肿瘤的治疗效果也不理想。姜文国教授介绍,基础研究发现,养正消积胶囊可以明显抑制肿瘤细胞在腹膜上的种植,抑制腹腔转移。但是,这种作用仍需大量的临床研究来证实。
姜文国教授在报告中还介绍了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牵头完成的养正消积胶囊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生活质量的临床循证医学研究,初步结果已表明,养正消积胶囊可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症状、生活质量,并减少疲劳症状、食欲降低等化疗副反应。
养正消积胶囊减毒增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到临床,会上姜文国教授还分享了两个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诊疗实例,养正消积胶囊的增效减毒作用,让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病例一:一位63岁的炎性乳腺癌患者。“炎性乳腺癌是一种十分凶险的肿瘤。她确诊的时候,乳房的肿块已经超过十厘米了,当时评估该患者的生存期最长为4至6个月。患者接受了术前化疗,手术治疗和放疗。从化疗前,她就开始大剂量服用养正消积胶囊,化疗、放疗的同时及术后也一直服用养正消积胶囊。一年以后,发生了骨和肝脏转移,最终患者在确诊炎性乳腺癌19个月后去世。我们分析,养正消积胶囊在她的治疗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并且患者描述,当时病房里有23位跟她类似情况的患者,当时大家都觉得她很神奇,因为她是唯一一个做了化疗以后,除了轻度脱发以外几乎没有副作用的人。当时养正消积胶囊在欧洲还没有上市,很多人都问她用了什么神秘的方法,她说她服用了养正消积胶囊。后来这个医院,以及这个城市的好多患者都向她询问,在哪儿可以买到这个药。”
病例二:一位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她是姜文国教授所工作医院的一位退休护士长。“她听说我们这个研究以后就来找我,当时她的子宫内膜癌已经是四期了,而且有腹膜转移,之前一直在进行化疗。当时已经是六个化疗疗程的最后一个疗程,在第六周期化疗前,她开始服用养正消积胶囊。后来她给我发邮件表示,吃了养正消积胶囊以后,最后一次化疗后身体状态比前五次化疗后好很多,感觉是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