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1月份逐渐接近尾声,上市公司的业绩预告也越来越密集,“爆雷”的公司也逐渐多了起来。但在这些公司中,有一些是真的业绩不佳,还有一些却是想通过“计提减值”来耍心思蒙混过关,让业绩偷偷“变脸”。因此,“计提减值”,尤其是大额计提商誉减值,成了沪深交易所重点关注的指标。
一周内8家公司遭监管问询
据中金环境此前间披露的2021年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度亏损6.5亿元-8.5亿元。报告期内,公司对收购浙江金泰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洛阳水利勘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等公司所形成的商誉进行了初步评估和测算,预计2021年计提商誉减值金额共计4.7亿元-5.2亿元之间。另外,公司预计计提无形资产及固定资产减值损失4.5亿-5亿元之间。
以此来看,公司2021年的“计提减值”总额已经达到了10亿元,是其业绩预亏的重要原因。这也引起了监管关注。
1月24日,深交所对中金环境发出关注函,围绕公司预计2021年业绩亏损,重点就大额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等问题展开问询。
数据显示,1月17日至1月23日,沪深交易所已向8家上市公司发出有关商誉减值的问询。其中,3家公司均因大额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等原因造成预计去年业绩大幅亏损,包括科德教育、星期六等。
“商誉减值”成亏损重灾区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部门不仅对一些上市公司去年大额计提商誉减值表示关注,还对这些公司往年计提是否充分存在质疑。
以中金环境为例,这已经是中金环境连续第三年计提巨额资产减值损失,2020年,中金环境共计提商誉减值金额共计18.80亿元,导致当年全年净利润亏损达19.6亿元;2019年,中金环境计提商誉减值金额为3.48亿元。
这意味着,或许有不少上市公司存在“滥用”计提商誉减值的情况。
此前,中嘉博创发布公告称,已对全资子公司北京中天嘉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失去控制,预计将减少上市公司2021年度净利润约17.67亿元;国药现代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对控股子公司国药一心及全资子公司国药金石相关商誉计提减值准备,本次合计拟计提商誉减值准备1.32亿元。受此影响,国药现代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相比去年同期下降3.81%。
因商誉过高导致净利连年亏损被“戴帽披星”甚至被退市的公司,在A股发展历史上不在少数。其中就包括2021年6月被终止上市的北讯集团。据悉,北讯集团从彼时的“明星股”到最终退市,主要原因就是2019年年报显示公司计提12亿元的商誉减值。
据同花顺数据,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商誉规模占当期归母净利润比例超过60%的上市公司共有952家,其中有785家占比超过100%。比例最高的前五位分别是:当代文体、均胜电子、亚光科技、康达新材、塞力医疗。可见,一些热门股也难逃大额计提商誉减值的乱象。
为何“商誉减值”频频出现?
整体来看,上市公司似乎“偏爱”计提商誉减值。常理来说,计提减值,对于上市公司业绩必然有影响,但也存在上市公司利用商誉调节利润的情况。尤其是在行业普遍低迷的情况下,故意计提商誉来主动做低本年利润,为此后行业回暖来准备一个更可观的业绩增长。
不过归根结底,大额计提商誉减值,对公司而言犹如“爆雷”。
商誉,举个例子,比如上市公司是一个收藏家,用10万元购买了某古代名人的字画,但这幅字画的材料、工笔所值只有5万元,多出来的5万元是这位名人的人气带来的,这就会以无形价值的形式计算到资产里。
过一段时间,这位古代名人被发现曾经在其他领域也有功勋,字画价格就会进一步上涨;可若是发现这位名人有“黑历史”,为人不齿,价值就会下降,多出来的5万元可能就变成0了。
这里的无形价值就是商誉。上市公司只要做资产并购,那么商誉就不可避免的增加,因为不可能有人会按净资产的价格把公司卖掉,肯定有溢价,这些溢价就会转化为财务报表上的商誉。
商誉减值的核心在于商誉虚高,而商誉虚高本质上是上市公司并购引发的问题,原因是资产收购时的溢价过高、标的资产对上市公司的业绩贡献能力不如预期。因此,大额计提商誉减值准备会直接影响净利润。一旦被收购方业绩不达标,就可能会造成上市公司业绩巨亏,对股价造成重大影响,进而损害投资者利益。
事实上,对大额计提商誉减值,特别是对其中可能暗藏的财务“大洗澡”风险保持警惕,正是监管部门加大对商誉减值问询、审查力度的原因之一。
计提减值导致“爆雷”值得关注
除了无形资产的商誉减值,有形资产的减值也常常出现在上市公司的业绩预告中,最近一段时间,不少公司的亏损离不开巨额的计提减值。
比如,养猪龙头温氏股份披露业绩预告,2021年预计亏损130亿元~138亿元,成了新任“预亏王”。报告期内,公司摊销股权激励费用约5亿元,对目前存栏的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初步计提了减值准备约25亿元。
中远海预计2021年亏损49.2亿元~51.2亿元。2021年度内持续低迷的国际油运市场和后疫情时期防疫成本的刚性增长,严重影响了公司及附属公司的经营业绩;报告期内对94艘船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合计约49.6亿元。
本文对于这些因计提减值而“爆雷”的部分公司也做了统计,如中嘉博创、温氏股份、长盈精密、中远海能等都存在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