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斯不想做老大,只想做最后一个死的光伏企业。”阿特斯的创始人瞿晓铧多年前说过的话仍然历历在目。
美股上市十多年的阿特斯太阳能(CSIQ.US)是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阿特斯”)的控股股东,后者的科创板IPO将于13日首发上会。
这些年阿特斯太阳能确实没死掉,在单晶和多晶产品的“岔路口”,这家公司选择了当时更具性价比的多晶。另一边,押注单晶产品的隆基股份(601012.SH)已经成为了光伏组件和硅片行业中最具成本、规模、话语权优势的老大哥。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转型难言轻松:别人赚钱,阿特斯亏钱
阿特斯主要从事光伏组件业务,公司正在持续加大单晶产能的建设投入,但目前单晶产品的产能规模效应仍小,生产环节的一体化程度也相对较低。今年,硅料等原材料大幅度涨价也拖累了阿特斯的业绩表现。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招股书显示,2020年阿特斯获得了包括土地、设备、厂房、电站等政府补助共计7.48亿元,占当年净利润近五成。若不是政府补助,当年业绩就可能直面亏损。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今年1-6月,一边是原材料继续涨价,另一边是转型单晶的重资本支出,阿特斯难以维系盈利,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20.17亿元,同比增长3.21%;归母净利润亏损-3.63亿元,同比下降122.6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亏损4.54亿元。
但,竞争对手都在挣钱呢。以上半年同期数据对比,隆基股份(601012.SH)、天合光能(688599.SH)、晶澳科技(002459.SZ)净利润分别为49.92亿元、7.36亿元、7.4亿元和5.6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58%、44.62%、1.83%。阿特斯上半年净利润显著低于同行业,且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同行业。
单晶“后来者”没有优势可言
阿特斯的产品布局处于从多晶产品为主向单晶产品为主进行调整的业务转型过程中。报告期内,阿特斯单晶组件产品收入占比分别为 18.61%、34.76%、45.28%和 62.32%。尽管单晶组件占比营收规模不断增长,但作为后来者,公司的单晶业务布局明显晚于隆基、天合等公司。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阿特斯有过光伏电站业务,但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已不再从事电站开发及运营业务,还将公司海外电站开发及运营业务剥离,并转让给了控股股东加拿大CSIQ。第三轮问询中,上交所也重点关注了海外电站业务剥离的事项。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光伏组件大功率时代的到来,单晶组件已经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大尺寸组件也已成为市场主流。
隆基、晶澳、天合光能是A股的单晶组件龙头,其中天合在科创板上市。转型期间,阿特斯和三家龙头股的差距还是比较大。
报告期内,隆基股份一直专注于单晶产品,晶科能源单晶组件收入占比分别为 45.46%、78.43%、98.35%和 99.72%, 天合光能单晶组件收入占比分别为 33.00%、52.72%、88.42%和 99.59%,晶澳科技主流产品均为单晶组件。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募资40亿、比亚迪持股810万股
阿特斯本次募资40亿主要用于扩产、硅片、拉帮等项目。26.5亿元用于产能扩产,而产能扩产总投资额高达73.4亿元。这意味着如果不上市,阿特斯以现有财务情况,无法支撑转型单晶产品,直面经营风险。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合并)分别为 79.75%、74.14%、67.32%和 72.19%,负债规模较大。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若阿特斯股票发行后,比亚迪将持有809.42万股股份。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小编说〈〈〈
阿特斯的单晶布局是后来者,颇有一番不想死才转型的感觉。当初公司选择做多晶也是因为便宜,事实证明在新能源领域,押注技术路径直接一家公司的发展轨迹。
(来源:SMDC科创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