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市场调整时,量化基金因为其高频交易、机器决定的特点,加之其有一定的神秘度,就成了市场调整的“罪魁祸首”。
而最近又有人把股价暴跌的锅甩在了量化头上,只是这次不是普通投资者,而是一位公募基金的副总。
公募基金副总怒怼量化基金
据中国基金报报道,23日晚间,公募南华基金的副总经理王明德,在微博发文称“在光伏板块走势平稳的情况下,今日晶澳科技盘中差点跌停,公司基本面并无任何利空,这是典型的高频量化资金割韭菜的案例,几个高频量化盘据的营业部外加套着深股通马甲的高频量化资金凌厉收割,里面的长期资金只能跺脚骂娘了,如此走势已不是第一次上演。高频量化不除,市场再无宁日,股灾殷鉴不远。”
说了那么多量化基金,那么量化基金到底是个啥呢?
量化基金是指使用数学模型进行标的筛选、投资决策和交易的基金。
模式上,量化基金用计算机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筛选,提取出包括但不限于市场因子、基本面因子、成长因子、价值因子等等,通过特有的模型去构建投资组合,并不断的进行优化和调整。
它的优点就是投资决策完全基于策略模型,不受投资经理主观情绪和偏好的影响,同时这也是它的缺点,一旦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可能会导致原有的策略模型失效,进而影响到基金收益。
而如果追溯其起源的话,则要回到1971年。
这年,世界上第一只被动量化基金由巴克莱国际投资管理公司发行。而詹姆斯·西蒙斯则把量化基金推向了第一个高潮。
他创办的大奖章基金,作为文艺复兴公司的第一只基金产品,自1988年成立以来,年均回报率超35%。
而到了上世纪末,对冲与量化更紧密结合起来。至此全球量化对冲基金市场迎来了春天,对冲基金的策略不断丰富,规模也不断上升。索罗斯就是代表人物。
国内量化基金的现状
说完了国外的量化,我们回到国内。目前国内的量化是市场的决定性力量吗?
国内量化投资相对来说起步较晚。在2002年才出现第一只公募量化基金,而如果真要算量化基金真的登上主流舞台,还要从2009年李笑薇成立的国内首支采用系统量化技术管理的指数增强基金——富国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算起。
而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国内量化基金的体量也是不断增长。
此前,据证券时报报道,现阶段A股市场量化交易日成交额约在2000亿元,成交占比在20%左右。中信证券研报认为量化策略目前在A股市场的成交占比稳定在10%~15%。
据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11月18日统计的数据,26家百亿量化私募今年以来共计新发备案3448只私募基金,月均备案基金超过300只。其中灵均投资以429只新基金强势领跑。
而在11月,百亿量化私募的备案基金数量出现锐减,截至11月18日统计的数据,本月以来百亿量化私募备案基金仅为138只。
至于下降的原因,有分析人士一方面是由于近期的回撤,导致量化基金目前不再像之前那么火热,另一方面则是头部量化基金被移出快速备案通道,新基金从成立到获得备案的时间周期变长。
因此综上,量化基金是A股市场的重要力量,但算不上是决定性力量。
量化为何总成“背锅侠”
最后,我们再来聊聊为什么量化基金过去一段时间成了A股大跌的“背锅侠”。
这就要聊到量化基金的高频交易了。
据中国基金报报道,高频交易是一种高速度,高频次的交易方式,通过预设的计算机算法实现,具有低隔夜持仓,高报撤单频率,高换手率等特点。操作上体现出以下几种显著特征:
一是使用高速和复杂的计算机程序来生成、传递、执行命令;二是直连交易所的数据通道;
三是设立和清算头寸的时限很短;四是大量发送和取消委托订单;五是收盘时不留头寸。
而过度的高频交易危害是比较大的,首先,高频交易行为,将会扰乱市场正常的交易秩序,损害其他投资者的利益,也有违市场的公平原则。中小投资者受制于资金、交易通道等多方面的限制,根本不可能实施高频交易。
其次,高频量化交易的本质是超短线投机,不仅与监管部门倡导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不符,而且容易引发市场波动,放大市场的投资风险。
最后,加之量化基金在今年业绩较为良好,与之相对比的则是一些主流公募基金经理(除了押注新能源的)普遍业绩不佳,这强烈的反差,使得量化基金产品不断增多,也就渐渐的走到了大众视野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