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晚间,头部量化私募幻方量化发布公告称,公司自即日起暂停旗下全部产品的申购(含追加),已有产品的固定开放日赎回业务不受影响。
对于暂停申购原因,幻方量化内部人士回应表示,暂停申购乃正常操作,“规模继续增长,不如停下来在这个规模基础上专注研发好的策略,改善业绩。”
至于未来开放申购时机,该公司认为需要综合考虑策略、业绩和市场等多方面因素,再做具体决定。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幻方量化管理规模在100亿以上,年化收益率达22.9%。截至11月12日,幻方量化今年以来收益率达17.54%,在所有百亿私募机构中名列第23位。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也有百亿量化机构宣布封盘。9月7日,300亿量化私募天演资本宣布暂停募集工作。
天演资本称,2021年以来随着市场和行业情况变化,以及公司业绩得到广泛认可,公司管理规模增长迅速。近期公司已积极通过各类市场手段抑制管理规模增速,但仍认为增速过快。为保障存续投资者的长期利益,提供所有投资者良好的投资服务,公司决定阶段性停止募集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包括幻方量化、天演资本、进化论投资、启林投资等在内的9家头部量化私募宣布封盘。
对此,深圳一位百亿级量化私募总经理表示:“每一家量化私募策略容量储备都有限,封盘更多是希望进行阶段性的策略升级,后续容量提升就会重新迎接资金。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量化私募能够封盘说明其对投资人比较负责,未来可能会有更多量化私募封盘。”
回撤明显,量化投资再陷漩涡
今年以来,量化私募一度以回撤较小、逆市正收益等优势受到投资者追捧。然而,自10月以来却遭遇集体回调,年内已有超百只量化私募产品最大回撤超过10%。
不过,从今年业绩上看,量化多头产品的整体表现显著高于主观多头产品的表现。具体来看,前者今年收益率超过12%,后者仅超过4%。
但从近一个月的表现看,指数增强产品的整体收益告负。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成立满1个月且有业绩记录的1933只指数增强产品,近一月整体收益为-1.2%。仅628只指数增强产品实现正收益,占比为32.49%。其中,近一个月收益超过10%的指数增强产品仅21只,但收益跌幅超过10%的有32只。
再看回撤情况,数据显示,一方面,今年来有回撤的指数增强产品年内最大回撤平均值为9.49%,其中有82只指数增强产品最大回撤超过10%。另一方面,今年来有回撤的市场中性策略产品年内最大回撤平均值为4.97%,其中有73只市场中性策略产品最大回撤超过10%。
量化产品大回撤的原因是什么?
回顾9月以来市场情况,不难发现自9月中旬周期股陆续见顶后,10月情况急转直下,周期股成为市场下跌主力军。
要知道,量化策略也分很多种,有指数增强,有中性策略,有ETF套利,有做T策略。今年以来,曾经凭借新能源和周期等赛道的大牛行情表现抢眼的不少指数增强策略,伴随着热点切换周期股调整,也就自然而然的遭遇了大幅回撤。
随着回撤的加大,见顶形成共识,部分量化产品开始减仓,更加剧了波动甚至发生踩踏。中证500指数增强产品更是重灾区,大幅跑输同期股指,甚至沦为“跌幅增强”。
而除了市场风格切换,市场还有观点认为,规模过大也是影响策略收益的重要原因。
量化策略的体量是有饱和度的,比如套利策略,套利空间就这么大,1亿资金在套利时还能雨露均沾,10亿资金在套利时,就只能比策略的信号提前量和机器的性能以及网速了。
所以,对于量化基金来说募资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体量小的时候发挥稳定但赚不到钱,体量大了虽然赚到管理费了但策略有效性势必会下降。
而在面对波动的时候,规模过大同样是问题。碰到“撤退潮”,规模小的产品一跑了之,规模大的产品却只能且战且退,利用猛砸猛拉来做T,以降低成本。
用“大船好杨帆,小船好掉头”来比喻可谓再贴切不过了。
当然,百亿规模的量化私募也不傻,在产品运行过程中,对于自身资金承受上限会逐步形成更清醒的认识,所以才会有多家头部私募宣布暂停申购的情况出现。
除了本身规模,私募基金市场规模的扩大也有一定影响。
规模扩大后,量化私募机构都采取高度趋同的量化策略投资逻辑,导致投资组合里的重仓股选择变得出奇一致,唯一的差别,或许是重仓股的持仓额度略有不同,在挤压了套利空间的同时也为埋下了“撤退踩踏”的隐患。
总的来看,随着资金管理规模的扩大,量化机构只有更好的招募人才和投入软硬件的研发,才能开发出更居具容量的策略,才有希望在承载更大的管理规模的情况下,超额收益依然保持一定的竞争力。
相关新闻